显卡架构代号的识别主要依赖厂商的命名规则和历史迭代线索,通常体现在产品型号、技术文档或核心代号中。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扩展知识:
1. 厂商架构代号规则
NVIDIA:
- 前缀+数字组合:如「Ampere」(安培,RTX 30系)、「Ada Lovelace」(Ada,RTX 40系)。代数通过核心代号体现,例如AD102(Ada架构顶级核心)。
- 历史架构:Fermi(费米)→Kepler(开普勒)→Maxwell(麦克斯韦)→Pascal(帕斯卡)→Volta(伏特)→Turing(图灵)→Ampere→Ada Lovelace。
- 专业卡后缀:如A100(Ampere)、H100(Hopper),Hopper(霍普)是数据中心专用架构。
AMD:
- RDNA/RDNA2/RDNA3:游戏卡架构,例如RDNA3对应RX 7000系(如Navi 31核心)。
- CDNA/CDNA2:计算卡架构,如MI250X(CDNA2)。
- 历史架构:GCN(Graphics Core Next)→RDNA→CDNA,迭代周期较长。
Intel:
- Xe架构分层:Xe LP(低功耗,如Iris Xe核显)、Xe HPG(游戏显卡,如Arc A770)、Xe HPC(高性能计算,如Ponte Vecchio)。
- 代号通常伴随产品系列,如Alchemist(ARC A系列第一代)、Battlemage(下一代)。
2. 查看架构的具体途径
产品型号解析:例如NVIDIA RTX 4090的「40」代表Ada架构世代,AMD RX 7900 XT的「7」对应RDNA3。
GPU-Z或AIDA64:工具会直接显示核心代号(如GA102、Navi 21)和架构名称。
官方白皮书或发布会:厂商会明确公布架构代号,例如NVIDIA的GTC大会或AMD的财务日报告。
芯片标识:部分显卡的核心芯片上会刻印代号(需拆解验证)。
3. 架构代号的深层含义
工艺制程:如Ampere采用三星8nm,Ada Lovelace升级至台积电4N工艺。
核心模块设计:RDNA3引入小芯片(Chiplet)设计,分离计算单元和缓存。
特性关联:Turing首次加入RT Core,Ampere改进光追和Tensor Core,架构代号的升级往往伴随硬件特性革新。
4. 其他注意事项
马甲卡:部分旧架构换型号重新发布(如NVIDIA的GTX 16系仍属Turing阉割版)。
移动端差异:笔记本显卡可能沿用桌面架构但代号不同(如GA107核心用于RTX 3050移动版)。
开发者文档:CUDA架构版本(如sm_86对应Ampere)可辅助判断。
显卡架构的迭代直接影响性能、功耗和功能支持,理解代号有助于评估技术定位和市场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