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换机与路由器连接是构建局域网的核心环节,需遵循以下步骤并注意技术细节:
1. 设备端口识别
交换机的普通端口(非Uplink口)用于连接路由器。高性能网络需优先选择千兆及以上端口,确保端口支持全双工模式以避免冲突域。
2. 线缆选择与制作
使用直通线(标准T568B线序)连接交换机与路由器。若要连接交换机的Uplink级联口,需使用交叉线(一端T568A,一端T568B)。光纤环境中需通过SFP模块搭配光纤跳线(如LC-LC多模光纤)。
3. 物理层连接
将网线一端插入交换机任意LAN口,另一端接入路由器的WAN口(互联网接入)或LAN口(扩展子网)。核心交换机建议通过GbIC光纤模块与路由器万兆端口互联。
4. 网络层配置
- 路由器需启用DHCP服务时,需配置地址池(如192.168.1.100-200/24),交换机作为二层设备无需IP分配。
- 若使用三层交换机,需配置VLAN虚接口地址并与路由器建立OSPF或静态路由(如ip route 0.0.0.0 0.0.0.0 192.168.1.1)。
5. VLAN划分(可选)
通过802.1Q协议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,路由器需配置子接口(如G0/0.10封装Dot1Q)实现单臂路由。企业级网络可结合PVLAN技术增强隔离。
6. QoS与安全策略
在路由器出口配置ACL限制非法访问,交换机端口启用STP防环,同时设置端口安全(maximum 1)防MAC泛洪。语音流量需标记COS优先级。
7. 冗余设计
关键节点建议采用HSRP/VRRP协议实现网关冗余,核心交换机与路由器通过LACP链路聚合增加带宽(如mode active聚合2条千兆链路)。
8. 测试与诊断
使用ping/traceroute验证连通性,通过端口镜像抓包分析异常流量。show interface counters命令可检查CRC错误等物理层问题。
常见误区:
混淆交换机层级(接入层无需启用路由功能)
忽视MTU一致性导致分片问题
未规划IP地址冲突(如打印机使用静态IP需排除在DHCP外)
企业级部署建议采用分层架构:接入层(交换机)-汇聚层(三层交换)-核心层(路由器),结合MPLS实现多站点互联。SOHO环境可直接将交换机连接路由器LAN口扩展端口数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