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除硬盘通电次数是一个涉及底层硬件操作的技术行为,通常与硬盘固件修改或数据欺骗有关。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方法及相关技术背景:
1. 固件刷写工具
部分硬盘制造商(如希捷、西芝)提供官方或第三方固件刷写工具(如MHDD、HDAT2)。通过修改SMART(自监测分析报告技术)模块中的通电计时器参数,可重置通电次数。但此操作可能导致硬盘失去官方保修,且需匹配特定硬盘型号和固件版本。部分工具需在DOS环境下运行,并依赖专业指令(如ATA命令)操作寄存器。
2. SMART参数欺骗
利用软件(如HDD Guru开发的工具)直接覆写SMART的0x09属性(通电时间计数器)和0x0C(通电周期计数)。此方法需绕过驱动层校验,可能触发反篡改机制导致数据损坏。部分企业级硬盘(如西数RE系列)采用加密SMART,难以直接修改。
3. PCB主板更换
对机械硬盘而言,通电次数信息可能存储在PCB板的EEPROM芯片中。通过更换同型号硬盘的PCB或重写其SPI闪存内容(需编程器),可间接清零数据。但需注意ROM适配问题,部分新款硬盘(如希捷F3架构)会将部分信息写入盘片系统区。
4. 虚拟化层拦截
在虚拟机环境中,通过Hypervisor(如ESXi、KVM)拦截ATA指令,可伪造SMART信息返回给操作系统。此方法不影响物理硬盘实际状态,仅适用于特定测试场景。
5. 工厂级设备操作
部分硬盘维修机构使用PC-3000等专业设备,通过终端模式访问硬盘服务区(Service Area),直接编辑模块代码。此操作需硬盘进入工厂模式(Factory Mode),存在操作风险。
注意事项:
多数消费级硬盘的SMART数据具有校验机制,强行修改可能导致硬盘锁死。
企业级NVMe SSD(如Intel DC系列)可能使用独立Flash控制器记录通电信息,常规工具无法访问。
从数据安全角度,建议通过备份数据后执行安全擦除(Secure Erase)来重置硬盘状态,而非直接修改SMART。
扩展知识点:
SMART标准中,通电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记录于0x09属性,而通电次数(Power-On Hours Count)属于累计不可逆参数。部分OEM厂商(如联想、HP)会定制SMART阈值,修改后可能触发固件异常。NVMe规范中的SMART/健康信息日志(Log Identifier 02h)同样包含类似字段,但需通过Admin Command访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