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由器分线调整涉及多个技术环节,需根据网络拓扑和需求进行优化配置,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扩展知识:
1. 物理分线连接
- 使用网线(建议超五类或六类)将主路由器的LAN口与交换机的上行端口连接,再从交换机分接至各子设备。若无需交换机,可直接从主路由LAN口分接至其他路由器WAN口(二级路由模式)或LAN口(AP模式)。
- 注意:直连分线时避免环状拓扑,可能引发广播风暴。
2. IP地址规划
- 主路由器通常设为`192.168.1.1`,二级路由器需修改为不同网段(如`192.168.2.1`),避免IP冲突。
- 若作为AP使用,需关闭二级路由的DHCP功能,由主路由统一分配IP。
3. 无线网络配置
- 多台路由器分散部署时,建议统一SSID但设置不同信道(如2.4GHz频段选用1/6/11非重叠信道),减少同频干扰。
- 开启802.11k/v/r协议(协议)可优化终端漫游(部分设备称为“Mesh”功能)。
4. 带宽管理(QoS)
- 在主路由器中启用QoS功能,按设备或应用分配带宽优先级,例如视频会议>下载。
- 建议限制P2P类应用的上行带宽,避免挤占关键业务流量。
5. 安全设置
- 分线后所有设备处于同一内网,需在主路由启用防火墙,关闭不必要的端口映射。
- 定期更新固件以修补漏洞,禁用WPS功能减少暴力破解风险。
6. 扩展知识:VLAN隔离
- 企业级环境中,可通过划分VLAN隔离不同部门或设备类型(如IoT设备单独VLAN),需支持802.1Q协议的交换机配合实现。
7. 信号优化
- 若分线用于扩展无线覆盖,建议通过衰减测试工具(如WiFi Analyzer)调整各节点发射功率,避免信号重叠过多导致切换延迟。
调整完毕后,使用`ping`和`tracert`命令测试各节点延迟,并通过`iperf3`工具监测实际带宽利用率是否达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