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猫(ONU)端口的业务区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,涉及物理隔离、逻辑标识和协议配置等技术手段:
1. VLAN划分
光猫通过802.1Q协议为不同业务分配独立的VLAN ID,实现逻辑隔离。例如:
- 上网业务常用VLAN 41(各省可能不同);
- IPTV业务采用独立VLAN(如43),并可启用组播VLAN节省带宽;
- VoIP语音业务通常使用VLAN 46,优先级标记为EF(加速转发)。
2. 优先级标记(COS/QoS)
不同业务在VLAN标签中设置802.1p优先级:
- 语音业务优先级最高(通常为6-7),确保低延时;
- IPTV视频业务次之(4-5);
- 上网业务一般为Best Effort(0-1)。
3. 物理端口绑定
运营商可配置光猫的LAN端口与业务绑定:
- LAN1用于上网(桥接/路由模式);
- LAN2专供IPTV(透传组播流);
- LAN3可能绑定VoIP电话接口。
4. 协议类型区分
- 上网业务采用PPPoE/IPoE协议;
- IPTV使用IGMP组播协议;
- 语音基于SIP/H.248协议,通过专用语音网关接入。
5. 多业务融合技术(如QinQ)
在城域网中采用双层VLAN标签:
- 外层Tag标识运营商业务层级(如SVLAN 2000);
- 内层Tag区分用户业务(CVLAN)。
6. 管理通道隔离
OMCI/TR-069管理通道使用独立VLAN(如VLAN 4094),与用户业务完全隔离,保障设备远程管控安全。
7. 逻辑接口划分(如WAN连接)
光猫内部建立多个虚拟WAN连接,每个连接对应不同业务,并通过防火墙策略隔离。
扩展知识:
业务感知技术:部分高端光猫支持DPI(深度包检测),可基于应用层协议动态分配带宽;
GPON/XGSPON标识:OLT通过GEM Port或XGEM Port区分业务流;
RFC2684桥接:部分老式光猫用ATM PVC或ETH链路承载多业务。
实际部署时需结合运营商OLT配置,部分场景下可能启用灵活QinQ或VLAN转换功能。中国电信等运营商还会通过RMS系统统一下发业务模板,自动完成端口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