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机的视频分辨率(以百万像素,即MP计)主要取决于具体机型与拍摄模式。以下是详细分析:
1. 全高清(1080p)
分辨率1920×1080,约2.1MP。主流入门机型如A6000系列或ZV-E10支持,适用于网络传播或轻度剪辑,帧率可达120fps(部分机型),适合升格拍摄。
2. 4K超高清(UHD)
分辨率3840×2160,约8.3MP。中高端机型如A7 III、A7C II采用传感器全像素读取或超采样,画质更细腻。部分机型支持4K 60fps(如A7S III),需注意编码格式(XAVC S/XAVC HS)对存储的要求。
3. 6K超采样与原生6K
A7R V等机型通过超采样6K数据输出4K,提升细节;FX6等电影机支持6K(6144×3160,约19.4MP)RAW输出,适用于专业影视制作。
4. 不同传感器的影响
- APS-C机型(如ZV-E10)拍摄4K会有约1.5倍裁切。
- 全画幅机型(如A7 IV)支持S35模式和全画幅模式切换,分辨率与视角灵活调整。
- 高像素机型(如A7R V)超采样效果更优,但可能牺牲高感性能。
5. 专业视频机型特性
FX3、FX9等专为视频优化的机型支持4K 120fps、10bit 4:2:2色深,部分具备16bit RAW输出(通过HDMI),后期调色空间更大。
6. 编码与动态范围
S-Log3/S-Cinetone模式下,动态范围可达14档以上(如A7S III),但需注意高分辨率与高帧率可能限制编码选项(例如4K 120fps仅支持XAVC S)。
7. 未来趋势
已测试8K(如A1的8640×4320,约33.2MP),但文件体积庞大,目前更多用于商业拍摄。
选择时需平衡分辨率、帧率、编码与存储成本,高分辨率并非唯一指标,低光表现、色彩科学同样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