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86 CPU 采用分段式内存管理机制,其主要特点如下:
1. 分段式内存管理:
- 8086 将整个内存空间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段(Segment),每个段最大 64KB。
- 每个段有一个 16 位的段基址寄存器来指定其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。
2. 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:
- 8086 的寻址采用逻辑地址模型,即程序使用的地址(逻辑地址)需要转换成物理地址才能访问实际的内存。
- 逻辑地址由段地址(段基址)和偏移地址(段内偏移)组成。
3. 地址转换过程:
- 段基址 × 16 + 偏移地址 = 物理地址
- 例如:段基址为 0x1000,偏移地址为 0x0200,则物理地址为 0x10200。
4. 寄存器支持:
- 8086 有 4 个段寄存器(CS, DS, SS, ES),分别用于存放指令段、数据段、堆栈段和附加段的段基址。
- 通过组合段寄存器和偏移地址,可以访问整个 1MB 的物理地址空间。
5. 段地址重叠:
- 由于段空间可以重叠,因此同一物理地址可能有多个逻辑地址对应。
- 程序员需要谨慎管理段寄存器的值,以确保正确访问内存。
总之,8086 的分段式内存管理为程序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,但也增加了程序员的负担,需要合理安排不同段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