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 系统通常会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区:
1. 根分区 (root, /): 这是最重要的分区,包含了操作系统的核心文件和程序。它是系统启动和运行所必需的。通常建议根分区设置 10-20 GB 的空间。
2. /boot 分区: 存放操作系统内核、初始化 ramdisk 以及引导加载程序所需的文件。一般 200-500 MB 就足够了。
3. 交换分区 (swap): 用于虚拟内存,当物理内存不足时,系统会将一些不常用的内存数据临时保存到交换分区。交换分区的大小通常设置为物理内存大小的 1-2 倍。
4. /home 分区: 存放用户的个人文件、配置等数据。该分区可以独立于根分区,方便系统重装或升级时保留用户数据。
5. /usr 分区: 存放绝大多数应用程序及相关文件。该分区通常会占用较大空间,建议分配 20-40 GB 左右。
6. /var 分区: 用于存放日志、缓存、数据库等可变数据。大小根据实际需求而定,一般 10-20 GB 即可。
7. 其他分区: 根据需求,可以创建 /opt、/tmp 等额外的分区。
一般情况下,这样的分区方式可以使 Linux 系统更加灵活和稳定。当然,实际分区方案需根据具体的硬件配置和使用场景进行适当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