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路由器上再连接另一台路由器(级联)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,根据网络需求和设备支持选择合适的方法:
1. LAN口级联(推荐)
连接方式:主路由器的LAN口通过网线连接到副路由器的LAN口。
配置步骤:
1. 确保主路由正常上网,副路由器恢复出厂设置。
2. 用网线连接主路由的LAN口和副路由的LAN口,避免使用副路由的WAN口。
3. 进入副路由的管理界面(通常通过192.168.x.1访问),关闭其DHCP功能,防止IP分配冲突。
4. 副路由的LAN口IP需改为与主路由同网段的地址(例如主路由为192.168.1.1,副路由可设为192.168.1.2)。
优点:所有设备在同一局域网,方便共享文件和NAS。
缺点:副路由的无线功能可能受主路由限制。
2. WAN口级联(子网隔离)
连接方式:主路由的LAN口通过网线连接副路由的WAN口。
配置步骤:
1. 副路由WAN口设置为动态IP(DHCP)或静态IP(需与主路由不同网段,如主路由192.168.1.1,副路由可设192.168.2.1)。
2. 副路由的LAN口IP需与WAN口网段不同(如WAN口192.168.1.x,LAN口192.168.2.1)。
3. 开启副路由的NAT功能,避免双重NAT导致延迟(游戏或视频会议需注意)。
优点:隔离网络流量,适合多租户或访客网络。
缺点:设备跨子网访问需额外配置,可能影响传输效率。
3. 无线桥接(WDS)
连接方式:副路由通过无线信号连接主路由,无需网线。
配置步骤:
1. 在副路由中启用WDS或桥接模式,扫描并连接主路由的无线信号。
2. 关闭副路由的DHCP,确保IP由主路由分配。
3. 设置与主路由相同的无线加密方式和密码。
优点:免布线,扩展Wi-Fi覆盖范围。
缺点:带宽衰减明显,稳定性受距离和干扰影响。
4. 中继模式(Repeater Mode)
适用设备:支持中继功能的智能路由(如TP-Link、小米等)。
配置步骤:
1. 在副路由中选择“中继模式”,扫描主路由SSID并输入密码。
2. 自动克隆主路由的无线参数,DHCP由主路由控制。
优点:配置简单,适合家庭扩展信号。
缺点:延迟增加,带宽减半。
注意事项
IP冲突:确保主副路由的LAN口IP不在同一网段(WAN口级联时)或关闭副路由DHCP(LAN口级联时)。
NAT叠加:避免多级NAT,可通过调整副路由为AP模式解决。
网线质量:有线级联建议使用超五类(Cat5e)及以上网线,确保千兆速率。
防火墙策略:子网隔离时需检查防火墙规则,防止内网访问受阻。
扩展知识
VLAN划分:企业级路由可通过VLAN隔离不同级联端口,实现多业务分流。
Mesh组网:新型Mesh路由器支持自动组网和无缝漫游,比传统级联更高效。
带宽控制:副路由可启用QoS功能,优先保障特定设备(如游戏主机)的流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