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机对焦视频的核心在于利用自动对焦技术和相机硬件功能的结合。以下是详细操作方法和扩展知识点:
一、基础设置
1. 开启实时对焦(Real-time Tracking)
在菜单中找到「AF灵敏度」和「AF驱动速度」,建议设为「响应」模式。需同时开启「人脸/眼部AF」功能(部分机型如A7IV、ZV-1需在MENU→拍摄设置→AF/MF→人脸/眼部AF设置中启用)。
2. 翻转屏幕辅助构图
配备侧翻屏的机型(如A7C、ZV-E10)需将屏幕旋转至正面,在「显示器设置」中选择「模式」以镜像显示文字。
3. 调整对焦区域
建议选择「广域+人脸优先」或「区对焦」,确保人像始终在预选范围内。若需创意构图(如遮挡部分面部),可改用「灵活定点」对焦。
二、进阶技巧
1. 触屏对焦锁定
支持触摸屏的机型(如A7RV)可长按屏幕锁定对焦点,配合「AF-C」连续对焦模式,即使移动也能保持焦点。
2. 产品展示模式(针对vlogger机型)
ZV系列特有的「产品展示设定」会优先对焦靠近镜头的物体,需在MENU→拍摄设置→AF辅助功能中关闭该模式以恢复人脸优先。
3. 自定义按键设置
将「AF-ON」或「C1/C2键」绑定为「对焦保持」功能,应对复杂场景下自动对焦失效的情况。
三、灯光与环境优化
弱光环境下,开启「AF辅助照明」(部分型号需在暗光时自动触发)。
使用RGB滤镜或补光灯时,避免红光干扰相机的眼部识别算法。
动态范围大的场景建议开启「DRO/自动HDR」,防止高光过曝导致对焦抖动。
四、镜头选择建议
广角定焦(如20mm F1.8)适合手持,景深较大不易脱焦。
变焦镜头需注意最小对焦距离,如24-70mm在70端需保持0.38米以上距离。
五、后期防抖处理
若使用电子防抖(SteadyShot),会轻微裁切画面影响构图,建议开启「增强防抖」模式时预留5%画面余量。陀螺仪数据支持的机型(如FX3)可通过Catalyst Browse软件进行后期防抖校准。
通过以上设置,配合第四代对焦系统的机型(BIONZ XR处理器),可实现约92%的面部识别准确率(官方实验室数据)。注意固件版本需更新至2022年后的版本以获取最优算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