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摄银河需要综合考虑环境、器材和参数设置,以下是专业级参数调整建议及扩展知识:
1. 曝光模式
选择手动模式(M档),完全控制光圈、快门、ISO三要素。避免自动模式导致的曝光失误。
2. 光圈设置
使用最大光圈(如f/2.8或更大),确保进光量充足。广角镜头需注意边缘慧差,可适当收缩1档(如f/2.8镜头调至f/3.2)提升画质。
3. 快门速度
依据500法则:500÷等效焦距=安全 shutter speed(秒)。例如14mm镜头:500÷14≈35秒,但实际建议缩至20-25秒避免星点拖尾。赤道仪用户可延长至2-5分钟。
4. ISO选择
全画幅建议ISO 1600-6400(如5D Mark IV),APS-C建议ISO 800-3200(如EOS R7)。测试ISO时需平衡噪点与细节,现代相机可优先保证曝光。
5. 对焦技巧
手动对焦至无限远:通过实时取景放大10倍对准亮星微调。超广角镜头需注意标尺∞位置可能不准确。
6. 白平衡
设定3800K-4500K保留夜空冷色调,或使用RAW格式后期调整。避免自动白平衡导致的色彩偏差。
7. 其他关键设置
关闭镜头防抖
启用反光镜预升(单反)
长曝光降噪功能建议关闭以节省时间
使用2秒延时或遥控器触发
扩展知识
月相影响:新月前后3天为最佳拍摄窗口,月光超过30%会明显降低银河对比度。
光污染规避:使用光害地图(如Light Pollution Map)寻找3级以下暗空,Bortle等级越低越好。
堆栈降噪:单张拍摄受限时可拍摄8-10张后期堆栈,提升信噪比。
银河方位:北半球夏季银心最明显(4-9月),南半球冬季更壮观。
后期建议用Adobe Camera Raw或Sequator处理,重点调整阴影、降噪和色彩分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