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机的眩光效果通常由镜头直接产生,而非通过菜单功能"开启"。以下是几种控制和利用眩光的专业方法及扩展知识:
1. 移除/不装遮光罩
遮光罩的核心作用是阻挡杂散光,拆除后侧向光线易进入镜头,与镜片组产生flare(光斑)。高弧面镜头(如广角)比平面前组镜片更容易出现放射状眩光。
2. 选用老镜头或特殊镀膜
1950-70年代未用现代镀膜技术的镜头(如Sonnar结构)容易产生彩色光晕
现代镜头利用纳米AR镀膜抑制眩光,但部分型号(如Zeiss Batis 40mm)故意保留低反射特性来制造艺术效果
3. 人工光源控制
使用点光源(LED手电/手机屏幕)以15-30度角照射前组镜片
逆光拍摄时让太阳处于画面边缘,使用单点测光对主体锁定曝光
4. 后期模拟方案
安装"镜头光晕"APP(如LensFX)通过AR实时叠加
Photoshop渲染光晕时需注意:彩色光斑应匹配原始光源色温,多层叠加时需设置不同的混合模式
5. 电影拍摄技巧
专业组会使用4x5.65规格的眩光滤镜(如Tiffen GlimmerGlass),在变形宽银幕镜头前加装可旋转的星芒片,配合CineServo镜头编码器记录眩光变化数据。
注意:长期直对强光源拍摄可能导致CMOS灼伤,建议使用ND滤镜衰减激光/太阳直射光。测试镜头抗眩光性能时,可观察画面反差下降程度——MTF曲线在40lp/mm处的对比度保留率>80%属优秀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