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显卡价格居高不下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因素驱动:
1. 制程工艺升级成本激增
2018-2019年正值显卡工艺从16/14nm向12nm/7nm过渡的节点,台积电和三星的先进制程研发投入巨大。NVIDIA的Turing架构(RTX 20系列)首次引入光线核心和张量核心,芯片设计复杂度暴增,流片成本单次可达数千万美元,这些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。
2. 显存价格垄断
GDDR6显存由三星、美光、海力士三家垄断供应,2019年正值DDR4向GDDR6切换期,产能爬坡缓慢。RTX 2080 Ti使用的14Gbps GDDR6颗粒单颗成本就超30美元,11GB显存仅物料成本已达显卡BOM成本的40%以上。
3. 挖矿需求死灰复燃
2019年Q2起以太坊行情回暖,导致RX 5700XT等中高端显卡被矿工扫货。虽然不及2017年疯狂,但渠道商囤货行为导致零售市场供需失衡,部分型号溢价达30%。
4. 关税与渠道成本叠加
中美贸易战导致中国大陆进口显卡被加征25%关税,RTX 2060国行首发价较海外版贵出500-800元。京东、天猫等平台还要抽取8-15%的渠道佣金,最终形成"芯片成本+关税+渠道分成"的三重溢价。
5. 厂商产品策略调整
NVIDIA在Turing时代刻意拉大产品间距,RTX 2080 Ti相比上代GTX 1080 Ti性能提升仅35%但定价上涨70%。通过砍掉中端芯片(类似GTX 1060的性价比型号),强迫用户为高端功能买单。
6. 散热与供电成本升级
RTX 2080 Ti的TU102芯片TDP达250W,需要8相以上供电和均热板散热方案。EVGA等厂商的旗舰型号采用真空腔均热板,成本比传统铜管散热器高出40美元以上。
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半导体行业"性能提升边际成本递增"规律的体现。当制程逼近物理极限时,每10%的性能提升可能需要200%的研发投入,这种成本结构在2020年后的安培架构上表现得更为极端。游戏玩家被迫在"高价买新卡"和"二手市场淘矿卡"之间做选择,直到2021年加密货币崩盘才稍有缓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