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机调色主要通过内置参数调整、后期软件处理以及色彩科学设置实现,以下为具体方法与扩展知识:
一、相机内置调色设置
1. Picture Profile(PP值)
- 微单提供10种预设PP值(PP1-PP10),每种对应不同伽马曲线和色彩模式。
- PP1-PP4:适合直出,如PP1(Movie)保留高光细节,PP2(Still)强调对比度。
- PP5-PP9:专业级Log模式(S-Log2/S-Log3),动态范围更广但需后期还原。
- PP10(HLG):兼容HDR制作的混合Log伽马。
- 可自定义参数:调整黑色等级、伽马范围、色彩模式(如Pro/S-Cinetone)、饱和度、色彩相位等。
2. 创意风格(Creative Style)
- 标准/生动/中性等预设,支持单独调整对比度、饱和度和锐度。例如:
- "生动"风格适合风光,饱和度+1,锐度+2;
- "中性"风格适合后期,降低对比度-1。
3. 白平衡与DRO
- 手动白平衡可校正色偏,如使用灰卡校准。
- DRO(动态范围优化)分5级,提升阴影细节但可能增加噪点。
二、后期调色流程
1. Log素材处理
- S-Log3需先加载官方LUT(如"Sony S-Log3 to Rec709")还原色彩空间,再微调曝光和对比度。
- 建议在DaVinci Resolve或Premiere中使用色轮工具,保留中间调细节。
2. 调色工具链
- 一级调色:校正白平衡、曝光,确保波形图分布在0-100 IRE。
- 二级调色:HSL限定器局部调整,如分离天空增加青色。
- 风格化:加载胶片模拟LUT(如Kodak 2383),或手动塑造色彩倾向(阴影加青,高光加橙)。
3. S-Cinetone直出优化
- 电影机专属模式,肤色表现柔和。若需微调,可降低中间调饱和度-3,提升红色亮度。
三、进阶技巧
1. 色彩管理
- 拍摄时开启Gamma Display Assist,实时预览Log素材的Rec709效果。
- 使用外部录机(如Atomos)录制ProRes 4444格式,保留更多色彩信息。
2. LUT应用逻辑
- 技术LUT(转换Log到709)与创意LUT需分步加载,避免色彩断层。
- 自制3D LUT可通过DaVinci生成.cube文件导入相机。
3. RAW格式优势
- 若相机支持RAW(如A7S3外录),可获得12bit色深,后期调色宽容度显著提升。
四、设备协同方案
Monitor+波形图:外接监视器(如SmallHD)监看RGB分量,确保无溢出色域。
镜头影响:T*镀膜镜头减少眩光,大光比场景使用ND滤镜避免高光过曝。
调色核心在于前期设置与后期协同,Log素材需控制曝光在+1.7至+2.0EV(S-Log3),避免暗部噪点。电影感风格可参考ARRI色彩科学,在中间调添加琥珀色,阴影轻微消色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