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宝典百科,专注于IT类百科知识解答!
当前位置:宝典百科 >> 数码相机 >> 尼康 >> 百科详情

尼康相机型号序列图怎么看

2025-07-10 尼康 责编:宝典百科 4283浏览

尼康相机型号序列图主要通过字母和数字组合来区分产品定位、发布时间及功能特性。以下是详细的解读方法:

尼康相机型号序列图怎么看

1. 单反相机(DSLR)序列

- D+1位/3位数字(如D6、D850):高端专业机型,数字位数越少代表越新(如D6>D5),位数多则偏向高像素或综合性能(D850为高分辨率旗舰)。

- D+4位数字(如D8500):早期入门级机型,现逐渐被Z系列取代。

- D+3位数字(如D750):中端全画幅,平衡性能与价格。

- D+5位数字(如D5600):入门级APS-C画幅,数字越大型号越新。

2. 无反相机(Z系列)序列

- Z+数字:全画幅无反,单数主打视频(如Z8/Z9),双数侧重静态(如Z7/Z6)。数字后缀“II”表示第二代(如Z6Ⅱ)。

- Z fc:复古外观APS-C画幅,定位小众市场。

- Z50/Z30:APS-C画幅无反,Z30取消电子取景器,更偏向vlog。

3. 字母后缀含义

- S(如Z 24-70mm f/2.8 S):高端镜头线,超锐利光学表现。

- P(如28mm f/1.4E ED PF):菲涅尔相位镜片技术,轻量化设计。

- E:电磁光圈镜头(单反时代F卡口使用)。

4. 其他标识

- DX:APS-C画幅;FX:全画幅。

- VR:镜头防抖;TC:增距镜。

5. 历史沿革

尼康早期型号(如F3、F5)为胶片机,数字更小代表更早型号。数码时代从D1(1999年)起步,D3系列(2007年)首次引入全画幅CMOS。2020年后重心转向Z卡口,注重短法兰距和大口径优势。

理解这些规律可快速判断相机定位:例如D780是末代单反技术集大成者,而Z9代表当前无反旗舰,搭载堆栈式传感器和8K视频。镜头的后缀字母和卡口类型(Z/F)也需匹配机身选择。

本站申明:宝典百科为纯IT类百科展示网站,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,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!
为您推荐
  • 尼康相机的开关机操作根据不同机型有所差异,但核心逻辑基本相同。以下是详细说明及扩展知识:一、常见机型的开关机方法1. 入门级单反/微单(如D3500、Z50): - 电源开关位于快门按钮周边,通常标有"ON/OFF"字样,顺时针
    2025-07-01 尼康 7860浏览
  • 在尼康相机上删除照片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:1. 单张删除 - 进入回放模式(按机身背面▶️按钮),通过方向键或拨盘选择目标照片。 - 按下标有垃圾桶图标的删除键(部分机型为“DEL”键),屏幕会提示确认删除
    2025-06-30 尼康 2056浏览
栏目推荐
  • 在尼康相机的M档(手动模式)下,调节快门速度的步骤如下:1. 模式转盘切换:首先将相机顶部的模式转盘转到 M 位置,进入全手动控制模式。此时相机不会自动设置快门速度或光圈,需完全由用户操作。2. 快门速度拨盘/指令
    2025-05-26 尼康 7728浏览
  • 尼康Z5作为一款全画幅微单相机,设置时需兼顾基础操作与进阶优化。以下为详细设置建议:1. 基础设置图像品质: RAW(NEF)+ JPEG精细双格式存储。RAW保留后期空间,JPEG用于快速预览,建议选择“无损压缩RAW”以节省空间。白
    2025-05-26 尼康 5823浏览
  • 尼康相机参数选择指南 基础参数设置1. 曝光模式选择: - 全自动模式(Auto):适合新手快速上手 - 程序自动(P):相机自动设定光圈和快门,用户可调整其他参数 - 光圈优先(A/Av):用户控制光圈,相机自动匹配快门速
    2025-05-26 尼康 8861浏览
全站推荐
  • 拆卸一体机内存前需注意以下几点:1. 断电安全操作 - 关机后拔掉电源适配器,长按电源键15秒释放残余电流,防止静电损伤硬件。若设备有内置电池(如部分All-in-One机型),需先断开电池排线。2. 后盖拆卸方法 - 多数一
    2025-07-07 内存 5427浏览
  • 更换显卡模组线的步骤如下,同时补充相关注意事项和扩展知识:1. 断电与放电 关闭主机电源并拔掉电源线,长按开机键15秒释放残余电量。静电可能损坏硬件,建议佩戴防静电手环或触碰金属物体接地。2. 拆卸旧模组线
    2025-07-07 显卡 220浏览
  • 检测电脑主板芯片的正反方向需要结合多种方法,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:1. 观察芯片标记 - 凹点/圆点标识:多数芯片在靠近引脚的一侧有凹槽、圆点或白色条纹,通常代表引脚1(第1脚)位置,对应主板插槽的标记处
    2025-07-07 主板 9985浏览
友情链接
底部分割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