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机本身不具备内置磨皮功能,但通过以下多种方法可以实现专业级皮肤处理:
1. 前期拍摄优化
- 使用柔光镜或黑柔滤镜(如1/4或1/8强度),通过物理衍射降低皮肤瑕疵的锐度,同时保留五官轮廓。推荐搭配M4/3系统的PRO镜头系列,例如LUMIX S 85mm F1.8的人像光学特性。
- 尝试机内「照片风格」的自定义设置:将锐度-2、降噪+1,饱和度-1可模拟柔焦效果。部分机型(如S1R)支持低通滤镜,能抑制摩尔纹的同时弱化毛孔细节。
2. RAW后期工作流
- 使用Lightroom时,通过「纹理」滑块左拉15-20点,配合「清晰度」微调,比单纯高斯模糊更自然。
- 频率分离技术:在Photoshop中将皮肤纹理(高频层)与色彩(低频层)分离处理,用灰场画笔修正色斑而不破坏肌理。
3. 视频磨皮方案
- 若为GH6/S5IIX拍摄的10-bit 4:2:2素材,可加载达芬奇的「面部修饰」插件,通过AI识别自动平滑皮肤,注意保留30%原始质感的蒙版羽化值。
4. 第三方插件辅助
- Portrait Professional 11能识别RAW文件的3D人脸数据,智能保留睫毛、眉毛等细节区域。
- DxO PureRAW的深度学习降噪在预处理阶段就可减少肤色噪点。
专业建议:过度磨皮会损失面部立体光感,可配合双曲线Dodge&Burn技法恢复光影结构。Venus引擎的肤色科学原本偏真实向,建议保留适当瑕疵以保证人像层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