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板上常见的电压分布及其功能如下:
1. +3.3V
主要用于PCIe插槽、M.2接口、部分芯片组供电以及部分内存模块。现代主板中,3.3V通常由电源的+3.3V直接提供或通过DC-DC转换器生成,为低功耗数字电路供电。
2. +5V
传统用途包括USB接口、部分SATA设备、RGB灯效及风扇供电。早期主板中,5V还为PS/2接口和部分扩展卡供电,现在多通过电源直接输出或主板降压电路提供。
3. +12V
高电压线路,主要为CPU(通过EPS 12V接口)、高端显卡(PCIe辅助供电)和风扇水泵等高功耗设备供电。现代主板的12V输入通过VRM(电压调节模块)转换为更低的CPU核心电压(如0.8V-1.5V)。
4. -12V
用于传统接口(如串口)和部分模拟电路,现代主板上使用较少,通常由ATX电源直接提供,电流较小(约0.5A以下)。
5. +5VSB(待机电压)
即使关机时仍持续供电,用于唤醒功能(如键盘开机、网络唤醒)和芯片组部分电路。此电压由电源独立输出,通常要求电流在2A以上。
6. CPU核心电压(Vcore)
动态范围0.8V-1.5V,通过主板VRM模块从+12V转换而来。现代CPU根据负载动态调节电压,超频时可能提高到1.4V以上,需注意散热。
7. 内存电压(VDD/VDDQ)
DDR4标准电压1.2V,DDR5为1.1V,超频时可能升至1.35V-1.5V。部分板载LDO或开关电源为内存供电,高端主板会强化这一部分的滤波电路。
8. 芯片组电压(PCH电压)
约1.0V-1.2V,为南桥或混合架构芯片组供电,通常由主板电源管理IC控制,电流需求较低但要求电压稳定。
9. VCCIO/VCCSA电压
VCCIO(内存控制器电压)通常在1.0V-1.2V,VCCSA(系统代理电压)约0.95V-1.3V,影响内存超频稳定性,Intel平台常见这两个可调电压项。
扩展知识:
主板的电压稳定性直接影响超频潜能和系统寿命,如CPU的AVX负载可能导致Vcore瞬时波动,需优质电容和MOSFET支撑。
多相供电设计通过并联多个电源相位分担电流,降低纹波(如12相供电的每相负载更低)。
主板BIOS中常开放电压调节选项,但不当设置可能导致硬件损坏,建议参考厂商安全范围。
现代主板的电源设计还涉及PMW(脉冲宽度调制)和负载均衡技术,确保各电压在动态负载下保持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