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核心交换机的连接需要综合考虑网络拓扑、设备选型、冗余设计及性能需求。以下是专业级实施要点:
1. 物理连接规范
采用分层架构(核心-汇聚-接入),核心层使用10G/40G/100G光模块,多模光纤用于短距(OM3/OM4可达100-400米),单模光纤(OS2)用于长距传输(最长80km)。
优先选择LC-LC光纤跳线(损耗<0.3dB),避免使用SC接头等老旧标准。
19英寸机柜内安装时,确保1U高度设备预留散热空间(前后间距>80cm)。
2. 高可用性设计
部署双机热备(VRRP/HSRP),建议使用堆叠技术(如Cisco VSS、H3C IRF2),控制平面同步时间<200ms。
电源双路PDU接入,配置UPS+发电机备份,MTTR应控制在4小时以内。
板卡级冗余:管理引擎、交换矩阵、风扇模块均需N+1冗余。
3. 逻辑配置要点
启用ECMP(等价多路径路由)优化流量负载,OSPF cost值根据带宽反比设置。
部署MLAG(多机箱链路聚合)时,peer-link带宽需≥聚合端口总带宽的50%。
QoS策略需标记DSCP优先级(EF用于语音流量,AF41用于视频),整形速率按合约带宽的95%配置。
4. 安全加固措施
启用端口安全(如MAC地址绑定),限制MAC数量≤5个/端口。
BGP会话配置MD5认证,AS号过滤使用ip as-path access-list。
控制平面保护(CoPP)限速:管理流量不超过CPU处理能力的30%。
5. 运维管理要求
SNMPv3配置AES-128加密,社区串复杂度满足GB/T 25069-2010标准。
NetFlow/sFlow采样比设置为1:1000,存储周期≥30天。
配置日志服务器同步,syslog level设置为6(informational)以上。
扩展知识:核心交换机背板带宽应满足整机线速转发,如10槽位设备需具备≥4Tbps交换容量。广州地区需特别注意回南天湿度防控,机房相对湿度应维持在45%-60%RH,建议安装光纤配线架防潮柜。在部署SDN时,OpenFlow流表项要预留20%余量应对突发流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