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机镜头的防抖设置通常分为镜头防抖(O.I.S.)和机身防抖(I.S.),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如下:
1. 镜头防抖(O.I.S.)开关
部分镜头配备物理防抖开关(如LUMIX S系列或M4/3镜头),位于镜头侧面标有"O.I.S. ON/OFF"。拨至"ON"启用光学防抖,适合手持拍摄;若使用三脚架或长曝光时建议关闭,避免防抖机构误判导致画面抖动。
2. 机身菜单设置
- 进入相机菜单的「稳定器」或「防抖」选项(不同机型路径可能为:设置→图像稳定器)。
- 选择模式:
- 常规模式(MODE1):全时防抖,适合静态拍摄。
- 平移模式(MODE2):仅垂直方向防抖,适合水平追拍运动物体(如赛车)。
- 电子防抖(E-Stabilization):部分机型支持,通过裁剪画面增强稳定性,但会损失视角。
3. 协同防抖(Dual I.S.)
若使用兼容的LUMIX机身和镜头(如G系列或S5II),可开启"双重防抖"(Dual I.S. 或 Dual I.S. 2),通过镜头和机身陀螺仪协同工作提升防抖效果,需在菜单中手动启用。
4. 视频防抖设置
- 增强防抖(Active I.S.):针对行走或移动拍摄,防抖更激进,可能增加果冻效应。
- 数码防抖(Digital Stabilization):通过算法裁切稳定画面,适合极端晃动场景,但画质损失明显。
5. 注意事项
- 防抖效果与焦距相关,长焦镜头需更高快门速度配合。
- 追焦拍摄时建议关闭防抖,避免对焦系统干扰。
- 低温环境下防抖性能可能下降。
补充知识:部分高端机型(如GH6)支持「动态防抖」(Dynamic I.S.),可根据移动速度自动调整防抖强度。而新推出的基于AI的防抖技术(如LUMIX S5IIX的主动模式)能识别特定运动模式(如骑行)进行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