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机的对焦操作在视频拍摄中涉及多项技术和功能,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扩展知识:
1. 自动对焦模式选择
- AF-S(单次对焦):适合静态场景,半按快门锁定焦点后不再调整。视频中若主体静止可短暂使用,但移动时可能脱焦。
- AF-C(连续对焦):视频拍摄主力模式,实时移动主体。需搭配“人脸/眼部识别”或“对焦”提升准确性。
- 手动对焦(MF):专业视频常用,通过镜头对焦环精确控制,避免自动对焦的呼吸效应或误判。
2. 对焦区域设置
- 广域:相机自动选择焦点,适合快速抓拍但可控性低。
- 区/中间:限定某一区域对焦,平衡自动化与精准度。
- 灵活定点/扩展点:精确指向特定主体,扩展点会在脱焦时启用周围辅助点。
- 实时(如α7 IV):AI算法人、动物或车辆,绑定主体后即使短暂遮蔽也能恢复。
3. 人脸/眼部识别
开启后优先对焦画面中的人眼(可设置左/右眼偏好)。动物识别适合宠物拍摄,需在菜单中启用。部分机型支持鸟类眼部对焦。
4. 对焦辅助功能
- 峰值对焦:手动对焦时,合焦区域显示颜色轮廓(通常红/黄/蓝),依赖画面反差而非距离标尺。
- MF辅助放大:手动模式下放大画面局部检查焦点清晰度。
- 触控对焦:直接点击屏幕选择焦点,部分机型支持触控。
5. 自定义按键与设置
- 可将对焦模式切换、AF-ON(后键对焦)或眼部识别功能映射到自定义键。
- 使用“AF过渡速度”调整焦点切换的快慢,拍电影时常设为低速以实现柔和过渡。
- “AF驱动速度”影响对焦动作的缓急,高速适合运动,低速减少电机噪声干扰。
6. 视频对焦高级技巧
- 预对焦:手动预设焦点位置,配合小光圈扩大景深,适用于固定机位拍摄。
- 跟焦器外设:专业团队使用外接跟焦轮,实现手动焦点的平滑控制。
- 呼吸补偿(如FX3):部分机型可减少对焦时的视角变化,需牺牲少量画幅。
7. 环境适应性调整
- 低光环境下,适当提升ISO或使用辅助对焦灯(部分机型内置)。
- 高速运动场景建议关闭“自动对焦灵敏度”中的延迟选项,提升响应速度。
的相位检测对焦(如α7R V的693点)在视频中表现稳定,但复杂场景仍可能因反差不足失效,此时需切换手动或使用辅助工具。不同镜头对焦速度差异较大,G大师镜头通常配备线性马达(XD马达),静音性和速度更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