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机的价格范围很广,从入门级到专业级差异较大,具体选择需结合拍摄需求和预算。以下是关键分析点:
1. 入门级机型(3000-6000元)
- 如A6000系列(二手约3000元,新机已停产)或ZV-E10(约4500元机身),适合新手或日常拍摄。APSC画幅传感器能满足基础摄影和Vlog需求,但对弱光和高动态范围场景表现有限。
2. 中端机型(8000-15000元)
- A7 III(约12000元)或A7C(约13000元)是全画幅性价比之选,适合进阶用户。双卡槽设计、优异的高感表现和4K视频能力,兼顾摄影与摄像。A7R III(二手约10000元)则以高分辨率见长,适合风光摄影。
3. 专业级机型(20000元以上)
- A1(约38000元)搭载5010万像素和8K视频,满足商业拍摄;A7S III(约22000元)专注视频,高感光表现突出。这类机型需搭配高端镜头(如GM系列),总成本可能超50000元。
4. 镜头成本考量
- APSC画幅可选适马三剑客(如16mm F1.4,约3000元)降低成本;全画幅GM镜头单支常超万元。二手G镜头或副厂腾龙、适马镜头(如28-75mm F2.8)能压缩预算。
5. 二手市场风险与机会
- 二手A7R2(约6000元)性价比高,但需注意快门次数和CMOS状态。官方翻新机(如Store)提供质保,更可靠。
6. 配件与后期投入
- 三脚架、滤镜、稳定器等配件约占总预算20%。专业视频需额外投入SSD存储和外录设备。
选择时需平衡画质、便携性与扩展性。全画幅是主流趋势,但APSC系统轻便且成本低,适合旅行或备用机。视频用户应关注Log格式和散热性能,摄影师则侧重动态范围与镜头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