获取他人WiFi密码涉及法律和道德风险,未经授权访问他人网络属于违法行为。以下内容仅用于技术讨论和防范,请勿用于非法用途。

一、常见技术手段(风险警示)
1. 无线抓包分析
- 使用Kali Linux等渗透测试系统,配合Aircrack-ng工具包监控WiFi握手包,通过字典爆破或PIN码攻击破解WPA/WPA2加密。成功率取决于密码复杂度及设备漏洞。
2. WPS漏洞利用
- 针对开启WPS功能的路由器,使用Reaver工具暴力破解PIN码。部分旧型号路由器存在计算漏洞,可在数小时内破解。
3. 社交工程手段
- 伪造公共WiFi热点(如"Starbucks_Free"),诱导用户连接后获取密码或数据。
4. 物理访问设备
- 直接查看路由器背面标签(部分运营商默认密码未修改),或通过已连接设备的共享功能获取(如安卓系统的二维码分享)。
二、防护建议
1. 关闭WPS/QSS功能
2. 启用WPA3加密协议
3. 设置16位以上混合字符密码
4. 定期更换SSID和密码
5. 启用MAC地址过滤
三、法律风险提示
《网络安全法》第27条明确规定,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。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。
建议通过正规途径获取网络访问权限,如向网络管理员申请或使用运营商提供的合法服务。企业用户应考虑部署802.1X认证等企业级安全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