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M.2内存(通常指M.2 SSD)需综合考虑接口类型、协议、容量、性能指标和品牌等因素:
1. 接口与协议
M.2 SSD分为SATA协议和NVMe协议。SATA协议(如M.2 B/M键)理论速度上限600MB/s,兼容性强;NVMe协议(M.2 M键)通过PCIe通道传输,PCIe 3.0 x4速度可达3500MB/s,PCIe 4.0 x4可达7000MB/s以上,需主板支持。注意接口兼容性(B键、M键或B+M键)。
2. 性能参数
- 顺序读写速度:NVMe SSD通常标注为3000MB/s以上,高性能型号(如PCIe 4.0)可达5000-7000MB/s。
- 随机读写(IOPS):影响小文件操作,高端型号(如三星980 Pro)随机读取可达1000K IOPS。
- 耐久度(TBW):TLC颗粒主流型号TBW为300-600TB(1TB容量),QLC较低。企业级或高端消费级(如铠侠XD10)可达1800TBW。
3. 闪存类型与寿命
- SLC(单层单元):耐久性最高,价格昂贵,多见于企业级。
- MLC(双层单元):逐步淘汰,仍见于工业级产品。
- TLC(三层单元):主流选择,平衡成本与性能。
- QLC(四层单元):容量大价格低,但写入寿命较短(如英睿达P3 1TB仅220TBW)。
4. 缓存设计
DRAM缓存方案(如西数SN850X)提升爆发性能,无缓存方案(如Intel 670p)依赖HMB技术(主机内存缓冲),可能影响高负载表现。
5. 品牌与售后服务
一线品牌(三星、西数、铠侠)主控和颗粒稳定性更高,通常提供5年质保;二三线品牌(如某些国产方案)可能采用第三方封装颗粒,需关注实际评测。
6. 散热需求
PCIe 4.0/5.0 SSD可能需配备散热马甲,主板自带散热片或选择带石墨烯贴片的型号(如金士顿KC3000)。笔记本用户需注意空间限制。
7. 兼容性验证
检查主板M.2插槽支持的协议(如部分仅支持PCIe 3.0)及物理尺寸(常见2280,部分设备兼容2242/22110)。
预算充足可优先考虑PCIe 4.0 NVMe SSD(如致态TiPlus7100),注重性价比可选PCIe 3.0型号(如三星970 EVO Plus)。QLC适合大容量存储需求但写入不频繁的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