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B(负载均衡)中继路由器的设置需结合网络拓扑和硬件型号,不同厂商设备配置有差异。以下是详细步骤和扩展知识:
1. 网络拓扑规划
- 明确中继节点位置,通常部署在核心交换机与防火墙之间,或不同子网的交汇处。
- 绘制流量路径图,确保进出流量均经过LB设备。若使用双机热备(如VRRP、HSRP),需配置虚拟IP(VIP)以保证高可用性。
2. 基础网络配置
- 为LB路由器分配管理IP,配置默认网关(如`ip route 0.0.0.0 0.0.0.0 192.168.1.1`)。
- 设置物理/逻辑接口(如VLAN Trunk),确保各子网可达。例如在Cisco设备中使用`interface vlan 10`绑定IP地址。
3. 负载均衡策略
- 四层(L4)负载均衡:基于IP+端口分发,适用于TCP/UDP流量。配置示例(以Nginx为例):
upstream backend {
server 192.168.1.2:80 weight=3;
server 192.168.1.3:80 max_fails=2;
least_conn; # 最少连接算法
}
- 七层(L7)负载均衡:解析HTTP头或URL,支持会话保持(Cookie注入)。F5 BIG-IP等设备可通过iRules定制策略。
4. 健康检查机制
- 定期探测后端服务器状态,如ICMP Ping、TCP端口探测或HTTP GET请求。失败的节点自动从池中剔除(如`health-check interval 10s timeout 5s`)。
- 高级场景可使用BGP健康检查,动态通告路由可达性。
5. 会话保持配置
- 启用源IP哈希(`persistence source-ip`)或Cookie插入,确保用户请求始终指向同一后端。注意在NAT环境下需配置X-Forwarded-For头。
6. 安全与优化
- 启用ACL限制访问源(如`access-list 101 permit tcp any 10.0.0.0 0.0.0.255 eq 80`)。
- 调整TCP参数:SYN Cookie防DDoS,连接超时(`timeout tcp 3600`)适配长会话。
- 启用QoS策略标记关键业务流量(如DSCP优先级)。
7. 日志与监控
- 配置Syslog发送日志至集中服务器,重点关注丢包和均衡异常事件。
- 使用SNMP或NetFlow监控实时流量分布,识别不均衡现象。
8. 厂商差异处理
- 华为/华三:通过`system-view`进入配置模式,使用`loadbalance`命令组。
- Cisco ACE/A10:需定义Serverfarm和Virtual Server对象。
- 开源方案(如LVS):需手动编译内核模块,搭配keepalived实现HA。
9. 故障排查
- 检查ARP表是否正常(`show arp`),确认后端服务器 MAC地址正确。
- 捕获流量分析(tcpdump),验证数据包是否按预期转发。
- 测试绕过LB直连后端,排除链路问题。
扩展知识:
全局负载均衡(GSLB):结合DNS解析,实现跨地域流量调度,常用算法包括地理邻近性和延迟探测。
SDN集成:通过OpenFlow协议动态调整流量路径,适应云环境弹性需求。
IPv6兼容性:部分老旧设备需升级固件以支持IPv6负载均衡,注意地址格式转换问题。
实际部署前建议在测试环境验证,逐步增加流量观察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