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康相机的对焦循环设置(AF-C优先选择或AF-S优先选择)主要通过调整对焦模式和释放模式配合实现,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扩展说明:
一、对焦模式与循环逻辑
1. AF-S(单次伺服AF)
- 半按快门对焦后,焦点锁定,即使主体移动也不会重新对焦。适合静态场景。
- 循环设置:进入菜单 → 自定义设定菜单(铅笔图标)→ a 自动对焦 → a1 AF-C优先选择(需切换为AF-S时则选择 a2 AF-S优先选择),可设置为“释放”或“对焦”。
- 释放:快门优先,即使未合焦也可拍摄。
- 对焦:必须合焦才能释放快门(推荐静态摄影)。
2. AF-C(连续伺服AF)
- 半按快门持续移动主体,适合运动场景。
- 在 a1 AF-C优先选择 中可设置:
- 释放:优先连拍速度(如体育摄影)。
- 对焦:优先合焦精度(可能降低连拍速度)。
- 释放+对焦:平衡速度与精度(尼康高端机型专有)。
3. AF-A(自动伺服AF)
- 相机会自动切换AF-S/AF-C。循环逻辑由机身判断,用户无法直接干预。
二、对焦点循环方式
1. 对焦点数量与范围
- 进入菜单 → a 自动对焦 → a6 对焦点数量,选择“55点”或“153点”(D5/D6等机型)。更多对焦点适合复杂构图,但可能降低刷新率。
2. 对焦点循环方向
- 部分机型(如Z系列)支持自定义对焦点切换方向:
自定义设定菜单 → f 控制 → f2 对焦点循环方式:
- “循环”:对焦点到达边缘后跳转到另一侧。
- “不循环”:对焦点到达边缘停止。
3. 组区域与动态区域AF
- 组区域AF:适合规则运动主体(如鸟群),对焦点以小组联动。
- 动态区域AF:可设置9/21/51等点数,对焦点优先初始目标,脱离后由周围点辅助。
三、高级扩展设置
1. 3D与人物/动物检测
- 启用3D(需AF-C模式)时,相机会结合色彩和距离信息持续追焦。Z9/Z8等机型还可通过 对象检测 自动识别眼部或车辆。
2. 对焦限制器
- 长焦镜头可设置 最近/最远对焦距离(菜单或镜筒开关),避免对焦搜索过程中“拉风箱”。
3. 自定义按键绑定
- 通过 f 控制菜单 将AF-ON按钮或Fn键设为“AF模式切换”,快速切换AF-S/AF-C。
四、镜头与机身协同
线性马达与步进马达:G/E型镜头对焦更安静,适合视频;老款D型镜头可能需机身马达驱动,循环速度较慢。
固件升级:新固件常优化对焦算法(如Z6II的3.0版本提升眼部性能)。
注意事项
暗光环境下可启用 AF辅助照明(需菜单开启),但对远距离无效。
高速连拍时,若选择“释放+对焦”优先,可能因机身性能限制而跳帧。
使用手动镜头时,需在菜单中开启“非CPU镜头数据”以支持测光。
根据实际拍摄需求灵活组合上述设置,例如体育摄影推荐AF-C+动态区域AF+释放优先,而人像静态拍摄可用AF-S+单点对焦+对焦优先。